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脚趾甲长到了肉里面,而且无论你怎么努力,脚趾甲就是会一次次的继续向肉里长。
其实,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它影响到世界上十几亿的人。大约每十个人中就有两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
这个被称为嵌甲,指的就是脚趾甲突然没有正常向前生长,转向了下方,而且即便遇到了肉也不会停止生长。
以至于它会戳破指甲下方的皮肤,这会带来一些持续性的疼痛,让人难以穿鞋、走路或从事体育活动,严重得话甚至还会感染。
虽然,这种情况确实普遍存在,但是很少有人真的了解为什么指甲会这样子生长,到底是什么力量把脚趾甲向下拉的呢?
要了解指甲到底为什么向下生长,我们必须先了解指甲的解剖学结构,以及它到底是如何生长的。
指甲如何生长的?
我们的指甲是一种被称为角蛋白的硬化蛋白组成的,我们的头发也是这种材料ldquo;制作rdquo;的,另外动物们的蹄子、爪子和角都是这种材料。
角蛋白有时候可以异常坚硬,所以经常被脊椎动物用来装饰攻击和防御部位。
我们的指甲从顶部到根部的结构大概是,游离缘,甲床和甲板,甲月白,以及甲根和甲基。
游离缘就是指甲与皮肤脱离的部分,甲板则是指甲可见的坚硬表面,而甲床是甲板下面的软组织。
甲基与我们的血管相连,通过血管提供养分,在那里它会不停产生新的角蛋白,并不断在甲根堆积。
这些新堆积的角蛋白逐渐变硬,并向前推进,这个就是指甲生长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指甲平均每天会长0.1到0.2毫米。
甲板固定在甲床上的方式是通过一些像是棘轮一样的粘合分子,这些分子会抓住上面的指甲。
当甲板在生长过程中向前滑动时,粘合分子会向前倾斜和伸展,试图挂在原组织上,直到最终粘结断开。
指甲固定和生长过程类似这个
一旦和前一个ldquo;棘轮齿子rdquo;断开,分子就会立马锁定到后一个ldquo;齿子rdquo;上,指甲生长的过程就是这样不停在经历这种断开和锁定,并保持平衡。
当这个过程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指甲可能就会通过改变形状来释放和吸收应力,最终出现在错误的地方mdash;mdash;有时候就会出现在皮肤下面的肉里。
指甲什么情况下会长到肉里?
2014年,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个数学模型,解释了指甲下的拉力,以及当这种微妙的相互作用被打乱时究竟会发生什么。
该研究指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变形指甲,嵌甲和匙形甲都是在相似的物理过程中形成的。
当指甲生长过快或过慢时,甲板和甲床间的粘性分子会因为断开-连接过快或过慢而产生相应的应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随着时间推移指甲的形状就会改变。
指甲生长过快时产生的应力正好是向下的,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嵌甲。
儿童、青少年和孕妇是最容易受嵌甲影响的群体,因为他们荷尔蒙分泌旺盛,这会导致指甲生长速度超过锁定速度。
另一方面,当指甲生长过慢时,它产生的应力是向上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反甲,指甲的两边会向上弯曲,并互相靠拢。
正因为如此,反甲通常都出现在老年人群体里,因为他们指甲生长相对缓慢。
图源:第五款帽子/豆瓣
虽然这种因为生长速度而产生的残余应力可以在任何指甲类型中被释放,并最终导致指甲变形,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指甲尺寸越大,边缘越平坦,压力就越大。
所以,嵌甲也好,反甲也罢,最容易出现在脚拇指上,还有你会发现,脚拇指大的人也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粘合分子和甲板之间的不平衡会因许多事情而加速发生,包括指甲修剪不当,脚趾受伤,或穿较紧的鞋子等等。
然而,并不是所有经历过这些因素的人都会出现脚趾甲内生,这表明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研究人员指出,遗传可能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那些天生指甲较为弯曲、指甲较厚的人更容易出现脚趾甲向内生长并出现嵌甲。
其实,不止人类有这么方面困扰,在动物世界也是普遍存在的,动物们装饰爪子、蹄子的角蛋白也很容易因为应力问题出现变形。
在野外,动物们其实也会通过与地面、石头等摩擦来修剪自己的爪子或蹄子,但是一些圈养动物经常都需要人为帮忙。
那么要如何阻止脚趾甲向内生长呢?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它是应力导致的变形,所以实际上你可以自己想办法把指甲掰正就好了,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给的建议是经常在桌子上把指甲弄平就好了。
我个人不太清楚专家说的这个弄平指甲是什么姿态,所以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应对嵌甲的方法,希望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把脚浸泡在热盐水中,每天至少做两次,每次15-30分钟,这样做有助于软化脚趾甲,让它不至于弯曲的太厉害。
不要把脚趾甲修剪得太短、也不要修得太频繁,如果你的脚趾甲修剪得太短,它们可能会在鞋子的压力下长到组织里。
试着让脚趾甲微微抬起,然后在脚趾甲和皮肤之间放一小块棉花防止向内生长的脚趾甲重新长出来,记得每天取下棉花避免感染。
最后,记得在家的时候尽量少穿袜子和鞋子,这些都会制造压力,而这就是嵌甲的的动力。
参考资料:
支持0人
反对
打赏
快科技·1997-2023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24899号-2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949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